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人人健康》 > 2015年第21期 > 正文
编号:12578638
凉山彝区农村社区老年人心理健康服务需求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15年11月1日 人人健康2015年第21期
     【摘 要】本文分析了凉山彝区农村社区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及社区心理健康服务的现状,并分析了当地老人及社区面临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完善凉山彝区农村社区心理健康服务机制的措施。

    【关键词】凉山彝区;农村社区;老年人;心理健康服务

    【课题项目】课题来源:四川省农村社区治理研究中心,《凉山州彝族农村社区老年人的心理服务研究》,课题编号:SQZL2015C09。

    【中图分类号】R39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597X(2015)21-0011-02

    我国是世界上老龄化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随着老龄化进程的加快,老年人的心理健康逐渐受到关注,它直接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凉山作为我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其彝族人口约占当地总一口的一半,民族地区老年人心理健康服务的水平不仅影响每个家庭的幸福,同时还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目前,凉山地区社区心理健康服务的水平还较低,而当地的农村社区心理健康服务现状更是不容乐观。

    1 对象与方法

    本次研究以凉山州昭觉、布拖的几个的农村社区为研究对象,这些彝区农村老年人受教育程度较低,在社会文明不断发展进步的过程中,他们也面临文化的碰撞和冲突,他们的心理问题也带有独有的特征,这些需要当地社区有针对性地开展老年人心理健康服务。

    本研究在彝区农村社区中向老年人发放问卷500份,回收有效问卷426份,有效回收率85.2%。

    本研究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及精神卫生服务求助方式、求助态度以及相关知识问卷,后者还包括姓名、性别、民族、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及家庭人均月收入等内容人口学内容。统计结果用SPSS10.0进行数据处理。调查人员都是事前进行过培训,在调查时对调查对象进行清晰地解释说明,对不能自行填写问卷的帮助被调查者填写问卷。

    2 结果

    2.1 彝区农村老年人心理健康水平分析

    在有效回收的426份问卷中,SCL-90总分147.21±43.12(国内成人常模129.96±38.78),总均分1.49±0.54(国内成人常模1.44±0.43),总分及总均分在P<0.05上,显示彝区农村老年人心理健康水平偏低。

    参照相关标准①,SCL-90各单项因子只要有一个因子的得分≧3分者,即界定为有心理问题。彝区老年人的心理问题检出率,即中度及以上心理问题的人数有146人,检出率为34.5%。

    2.2 彝区农村老年人对社区心理健康服务的需求分析

    调查结果显示,42%的农村彝区农村老年人遇到心理问题时倾向于选择向专业人员求助,49%的人不愿意寻求帮助,还有9%的人选择不知道。通过对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彝区农村老人个体受教育程度越高,越能正确认识心理健康服务,对心理健康服务的需求越迫切。

    3 讨论

    3.1 彝区农村老人对心理健康服务的需求迫切

    一方面,彝区农村老人的心理健康水平较低,明显低于全国常模,当地老人心理健康的现状对社区心理服务提出了迫切的需求。

    另一方面,在调查中发现,有42%的调查者在遇到心理问题时需要向专业的人员求助,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收入水平及知识文化水平的提高,有越来越多的彝区农村老人需要社区对其进行心理健康的服务。

    彝区农村老年人心理健康的现状及老年人主观上对心理服务的需求都对社区心理健康服务提出了迫切要求。

    3.2 不同的人口学因素影响彝区农村老人对心理健康服务的需求

    人口学因素影响彝区农村老人对心理健康服务的需求及方式的选择。调查结果显示,随着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彝区农村老人对社区心理健康服务的需求越迫切,越明确。同时不同受教育程度的彝区农村老人对社区心理健康服务的形式的选择也有区别。

    4 对策

    我国社区心理健康服务还处于起步和发展阶段,民族地区由于其自身的相对落后性,其社区心理健康服务的发展水平更低。在调查的彝区农村社区中,目前还没有将居民的心理健康服务纳入社区服务的工作范畴,没有专门的心理健康服务机构和专业人员对居民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干预和解决。

    4.1 纳入政府工作,设立专门机构

    长期以来,心理健康服务在社区服务工作中未得到充分的重视,在彝区的农村地区社区心理健康服务更是空白。要推进彝区农村社区心理健康服务,首先,需要当地政府部门改变观念,充分认识到心理健康服务的重要性。将社区心理健康服务正在纳如社区日常工作中。

    其次,在当地社区设立专门机构。根据农村社区的实际情况,可设立相应的心理健康服务体系。主要有三种方式。第一,在农村社区办事处或居委会设立心理健康服务中心,并根据社区规模配备一定数量的专业工作人员负责社区心理健康服务工作。第二,社区的卫生服务中心设立心理健康服务中心。根据社区实际,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配备一定的专业心理医生,或是对全科医生提供充分的培训,从而为社区居民提供心理健康服务。

    4.2 加大资金投入

    近几年,凉山的经济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但政府在社区心理健康服务上的资金投入缺寥寥无几,彝区农村社区心理健康服务上的资金投入几乎没有。资金的缺乏是制约着农村社区心理健康服务工作的开展。从国内外各地的实践情况来看,社区心理健康服务最大的社会效益是保障和促进社会稳定和谐,这为当地经济不断发展提供了保证。因此,开展社区心理健康服务不仅具有巨大的社会效益,同时还具有巨大的经济效益。政府及相关部门应看到社区心理健康服务对社会的贡献,加大对社区心理健康服务的资金支持。

    4.3 引进心理健康服务专业人员及开展有效的培训

    目前,社区心理健康服务专业人员的缺乏是制约其心理健康服务工作的重要因素。心理健康服务工作对从业人员的专业性要求较高,要提高彝区农村社区心理健康服务工作的专业性水平,一方面,在农村社区服务中引进心理健康服务的专业人员。另一方面,对现有的社区服务人员进行充分的专业培训和继续教育。

    4.4 提供多种形式的服务

    彝区农村中,彝族老人占绝大部分,他们的受教育程度相对较低,由于受教育程度及生活的环境导致很大一部分分群众不能正确认识和接受心理健康服务。

    同时,由于语言、文化层次等原因,他们对不同形式心理健康服务的接受程度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在彝区农村地区,社区开展心理健康服务需要充分考虑当地老人的实际,采用能被大多数人所能接受的形式。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第一,设立社区的专门心理服务机构,主要针对少数居民开展心理咨询和治疗。

    第二,建立社区居民心理档案系统。通过为社区居民建立心理档案资料,可有效了解社区居民心理健康状况及发展变化趋势,通过这种方式有利于及早发现心理问题,并进行及时的干预。

    第三,进行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社区可利用宣传橱窗、小手册或是播放心理宣传片、电影等方式进行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也可邀请心理学专家到社区讲座,通过这些方式提高农村彝族老人对心理健康的认识程度,能够及早发现问题,正视问题并得到有效干预。

    4.5 加强与当地其他部门的合作与交流

    目前,彝区农村社区开展心理健康服务的条件有限,这种现状在短时间内也难以得到明显的改变。因此,社区应加强与当地其他机构的合作和交流,改善农村社区心理健康服务的条件,提升农村社区心理健康服务的水平。

    彝区农村社区中,很大部分彝族老人对社区心理健康服务的了解较少,当地农村社区心理健康服务也几近空白,这不利于农村彝族老人个人及其家庭的发展,开展老年人心理健康服务刻不容缓。

    注释

    ①Myers.Life Events and Psychiatric Impairment[M].1971. 152,149-157

    参考文献

    [1]梁明明等.河北省农村居民心理健康及应对方式关系研究[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3(8) (易莉)